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

发布时间:2023-3-17 13:57:37   点击数:

一、单选题

薰衣草为多年生小灌木,喜冬暖夏凉,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特别需要注意通风、排水良好。其原产地为法国普罗旺斯,后经过试验、引种和驯化,年伊犁河谷进入大面积种植阶段。现在伊犁河谷薰衣草种植面积近两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薰衣草生产基地。如图示意伊犁河谷薰衣草集中种植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有利于薰衣草生长的气候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照充足,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气候比较湿润

B.夏季干热气流难以深入,冬季少有寒潮侵袭,比较温暖

C.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D.河谷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有利于通风

2.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年只花开--季,伊犁河谷的薰衣草却能花开两季,第-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6月底收割一次,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9月底再收割一次,被人们称为夏花和秋花。伊犁河谷薰衣草能花开两季的原因,正确的是()

A.秋季气温高,早播种

B.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

C.夏季凉爽,花期延长

D.品种从普罗旺斯直接引进

3.从薰衣草中提取精油的工业,其工业布局属于()

A.原料指向型工业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

D.技术指向型工业

1.A2.B3.A

1.气候条件主要从气温、降水、光照等角度进行分析。伊犁河谷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A错误,A符合题意;读图可知伊犁河谷周边山脉群共同构成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夏季干热气流难以深入,比较凉爽;冬季少有寒潮侵袭,比较温暖,B正确,B不符合题意;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C正确,C不符合题意;河谷西北一东南走向与季风风向基本一致,有利于通风,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伊犁河谷薰衣草能花开两季主要受气温影响,能花开两季说明该地适宜生长、开花的时间长,则可从其花期向前提前、向后延迟分析:伊犁河谷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升温快,播种早,AC错误;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可栽种时间长,B正确;由材料“经过试验、引种和驯化”可知品种改良,D错误。故选B。

3.从薰衣草中提炼精油,分析其工业生产特点可知原料(薰衣草)运输量大且易变质腐烂,产品(精油)运输量小,因此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排除BCD,A正确。

伊犁河谷利于发展农业的自然原因: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北部高大山脉抵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南部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谷口向西敞开,利于暖湿气流进入,西风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有水源丰富的伊犁河;河谷地形,地形较平坦开阔。

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夜市休闲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下图示意重庆市J夜市、H和B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调查发现,重庆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A.个人喜好

B.人流量多少

C.照顾家庭

D.经营便利

5.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

①扩大服务范围

②便于集中管理

③降低摊位租金

④减少经营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A.J夜市靠近主干道

B.H夜市距离居民点近

C.B夜市位于城市中心

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

4.D5.A6.C

4.夜市摊贩经营装备和商品往往较多,运输工具相对简单,因此为了经营便利性,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D正确;“短距离流动”与个人喜好无关,A错;短距离范围内人流量差异不大,B错。“短距离流动”也可以通过减少来回的时间而方便照顾家庭,但不是主要考虑因素,C错。故选D。

5.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扩大经营的规模,提高夜市的知名度,从而扩大服务范围,①正确;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方便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②正确;集聚的摊贩越多,占地越紧张,有可能会升高摊位租金,③错误;更多摊贩集中,增加竞争,④错误。故选A。

6.J夜市经营时间比较早,17点左右开始就差不多进入%经营状态,说明该夜市离主干道远,下午17时开始就对主干道产生影响较弱,A错误;H夜市从18时至次日2时都是%经营状态,说明离居民点较远,对周边居民点影响小,B错误;B夜市经营时间从18时开始,24时结束,说明夜市经营能避开交通高峰,又不影响居民生活,管理严格,因此其位置应是城市中心区域,C正确;从图的经营作息时间,可以看出,B经营时间比较有序,而另外两个夜市经营时间无严格控制,D错误。故选C。

注意: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当周边车流量大、居民人数多时不宜过多经营夜市(会干扰交通、噪声影响居民生活),当夜市经营状态为%时,说明此时路上车流量较少,且对周边居民的正常作息影响相对较小。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分别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8.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A.光照增加

B.降水增多

C.气温升高

D.温差加大

7.B8.A

7.该地位我国处于北半球,该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图。冬季12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说明该地属于热带气候,在我国是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原先的树木阻挡光照,林窗形成后的林间空隙有利于该区域光照的增加,可以促进草本和灌本的增加,故选A。草本和灌木需水量一般少于高大乔木,降水增加不是其形成的原因,B错误。光照影响气温,气温升高并非直接原因,C错误。温差不是草本和灌木生长的原因,D错误。故选A。

森林群落中林冠层乔木的死亡必然导致森林内部形成林窗。对于树木的死亡原因有其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效率的降低、树木的衰老、生长状况变差、林分分层结构中优势树种的腐朽等;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如火灾、台风、暴雨、地震、干旱)、人为干扰(砍伐森林、盗伐)等。

视宁度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它取决于大气湍流活动程度,影响湍流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天气以及风的干燥度和流动方式。望远镜清晰度不佳往往是低层大气湍流所致,所见星体的闪烁,一般认为是高层大气湍流引起。各层大气湍流使大气中产生密度不同的不稳定区域,使光线不能顺利地直接通过并保持强度不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此推测一天中地处山顶的观测站视宁度最好的时段可能是()

A.午后14时左右

B.日出前后

C.日落前后

D.正午前后

10.一些观测者发现,城市午夜之后视宁度又会有所改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面温度差异的影响

B.人类活动差异的影响

C.水汽含量差异的影响

D.城市和郊区温度差异的影响

11.我国所建的FAST望远镜(云贵高原地区)视宁度较低的季节是冬季,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9.C10.B11.D

9.由信息可知,视宁度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取决于大气湍流活动程度,望远镜清晰度不佳往往是低层大气湍流所致,白天观测受光线限制,观测效果差;而地处山顶的观测站日出前后和午后14时左右,山谷和山顶的温差较大,山谷风盛行,湍流明显,AB错误;正午前后湍流也较明显,D错误;而日落前后不但山顶和山谷温差小,且视线受光线干扰少,视宁度可能最高,C正确;故选C。

10.城市午夜之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减弱,空气杂质含量减少,空气宁静、清洁、均匀,视宁度又会有所改善,B正确;一天中地面温度最低的时间为日出前后,且地温低和视宁度无正相关关系,故地面温度差异不是视宁度高的原因,A错误;夜晚相对温度低,水汽较多,视宁度更差,C错误;城市和郊区的温差也不是午夜最大和最小,对城市局部湍流影响不明显,D错误;故选B。

11.晴朗天气,无湍流的夜晚视宁度最高,云贵高原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控制,降水多,视宁度较差,D正确;冬季气旋对该地区影响小,A错误;反气旋影响,多晴朗天气,冬季冷锋天气对云贵高原影响弱,BC错误;故选D。

昆明准静止锋又叫做“云贵准静止锋”,它属于云贵高原上有的一种大气现象,昆明准静止锋主要是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以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受到云贵高原的地形阻隔滞留而形成的。这种情况大部分出现在冬天,全年有一半的天数会出现昆明准静止锋,出现的位置主要在昆明和贵阳两地之间,呈现西北-东南的走向。

发育于大青山的河流由北向南跨过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流入呼包盆地,之后形成冲洪积扇。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发育了三期冲洪积扇,分别对应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晚期。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受构造活动、气候作用等的影响,但构造活动对冲洪积扇形成演化的影响更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I、II期相比,III期冲洪积扇()

A.面积仍将扩大

B.规模最大

C.沉积年代最早

D.连接成冲积扇群

13.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三期冲洪积扇规模依次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A.山地降水减少

B.大青山抬升幅度减小

C.全球气候变暖

D.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12.A13.B

12.读题可知,材料中Ⅲ期冲洪积扇对应的是全新世晚期,且其上的河流为现今存在的河流,因此河流的沉积作用仍在继续,冲洪积扇的面积仍将扩大,A正确;Ⅲ期冲洪积扇是沉积年代最新的,坡度较大,规模小,B、C错误;读图可知,Ⅲ期冲洪积扇是独立存在的,未在山前相互连接,D错误。所以选A。

13.由材料可知,构造活动对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影响较大,该地冲洪积扇的规模依次减小,意味着构造活动减弱,即山前断裂活动减弱,山体抬升速率减小,导致河流下切速率减小,河床与平原区的相对高度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造成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规模较小,B正确;上游植被覆盖度提高,山地降水减少,导致河流含沙量下降,从而使冲洪积扇的规模减小,但这不是大青山山前三期冲洪积扇规模依次减小的主要原因,A、D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跟大青山山前三期冲洪积扇规模依次减小没有关系,C错误。所以选B。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由于洪水大小不同,洪积作用规模也有差别,洪积扇顶部物质一般粗大,是潜水补给带,越向边缘越细,是潜水溢出带,溢出地表形成泉水或沼泽,甚至使地表呈现盐渍化。

伊敏盆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西坡,盆地内南高北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mm,年平均蒸发量为mm,盆地南部有大片露天煤矿。盆地内多封闭性咸水湖,年煤矿开采前湖泊数量多且面积稳定,煤矿开采后湖泊数量减少、面积明显缩小。下图为伊敏盆地某湖泊岩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煤矿开釆前该湖泊的水平衡关系是()

A.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

B.降水补给=下渗量+蒸发量

C.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下渗量

D.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径流排水量

15.当地下水水位低于某一岩层或土层时,湖泊水位开始急剧下降,该土层或岩层是()

A.粉砂层

B.细砂层

C.淤泥层

D.泥岩层

14.A15.C

14.该地区湖泊为咸水湖,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采矿前地下水水位较高,所以采矿前主要补给形式是地下水和降水补给湖水,消耗方式以蒸发为主,因此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15.采矿前湖泊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地下水,所以当地下水难以补给湖泊时,由于蒸发旺盛,湖泊水位会急剧下降。粉砂层和细砂层属于较疏松的沉积岩层,地下水可以通过粉砂层和细砂层渗入湖泊,AB错误;淤泥层较为致密,透水性差,当地下水水位低于淤泥层时,地下水补给湖泊水的水量较小,湖泊水位开始急剧下降,C正确;泥岩层与湖泊淤泥层以细砂层相间隔,当地下水水位低于泥岩层时,早已不能补给湖泊,所以泥岩层不属于湖泊水位开始急剧下降的临界层,D错误;故选C。

水平衡原理: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从多年平均来说,一个地区的储水变量趋于零,表示这个地区多年的储水量平均起来是保持不变的。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适应了当地“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下图示意阆中古城不同时期位置及阆中古城现今实景图。

(1)分析阆中古城顺应山水对“夏湿热、冬阴冷”气候的改善作用。

(2)阆中古城通过改变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其变迁利于避水患的原因。

(3)说明明清时期阆中古城商业区区位的合理性。

(1)北部山地海拔较高,阻挡寒冷冬季风;南部嘉陵江为低矮山地,夏季风从南边来,利于古城通风散热;古城位于山地南坡,无高大山脉阻挡,光照充足;三面环水,调节气候。

(2)秦、汉时期阆中古城接近河流凹岸,河水对河岸侵蚀强烈,威胁古城安全,明、清时期阆中古城迁往凸岸,河岸不易受到侵蚀;秦、汉时期阆中古城海拔较低,明、清时期阆中古城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漫滩阶地,更加安全。

(3)商业用地靠近码头和对外联系的驿道两侧,物资运输或转运便利;靠近居民区,临近市场且劳动力丰富,便于当地的商业活动开展。

本大题以阆中古城不同时期位置及阆中古城现今实景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影响商业区布局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等因素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读图可知,阆中古城所在位置三面环山和三面环水,古城顺应山水对改善"夏湿热”的表现有古城南部为嘉陵江和低矮的山地,夏季风从南边吹来,利于古城通风散热。古城顺应山水对改善"冬阴冷”的表现有古城北部山地较高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和古城位于山地阳坡且南部无高大山地遮挡,光照条件好。同时古城三面环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2)河流水患的产生原因主要从地形特征(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候(多暴雨,持续时间长)、河道状况(河道弯曲、地上河等)、湖泊调蓄能力、围湖乱占、流域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秦汉时期古城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凹岸,河水对河岸侵蚀强烈,威胁古城安全。到明清时期,古城搬至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对河岸侵蚀不明显。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秦汉时期的古城海拔低,更易受到水患,明清时期古城所在位置海拔较高,水患减少。

(3)商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交通运输状况和人口分布。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古城商业区靠近码头和对外联系的驿道两侧,物资运输或转运便利。同时靠近居民区,临近市场且劳动力丰富,便于当地的商业活动开展。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区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总结为4个阶段:“侵蚀下切―崩塌滑坡―河床结构发育—抑制侵蚀下切—平衡”。①快速下切阶段:形成一个狭窄的“V”形;②下切拓宽阶段: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形,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大量的崩塌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③淤积抬升阶段:随着地质条件的改变,河段逐渐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U”形;④动力平衡阶段。下图为理想情况下下切河流地貌演变第①、②阶段示意图。

(1)分析第①阶段河流下切速度最快的原因。

(2)描述在第②阶段时河流下切拓宽的过程。

(3)阐释山区河流终止下切拓宽逐步走向平衡的原因。

(1)第①阶段,地壳急剧上升,使下切性河流与下游之间比降(或坡度)增大,加快河流流速,也增强了流水的向下侵蚀作用。

(2)第②阶段,随着下切加速,河流两岸山坡坡度变大,形成陡崖或悬崖;陡崖或悬崖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或滑坡现象;大量崩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使河床变得平缓,河流下切作用减弱,进入下切延缓阶段;随着河流长期侵蚀,崩塌和滑坡物质被带向下游,河床坡度增大,进入新一轮下切阶段。

(3)第③阶段,崩塌滑坡使得大量边坡物质进入河道,较大粒径的漂石和卵石部分往往会残留在河床中,保护河床物质不受水流大量侵蚀,延缓了河道的进一步下切,促进了河床结构的发育;因长期的下切作用,河床比降(坡度)降低,河流流速减慢,上游侵蚀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淤高河床;当外在条件(如地壳抬升)不变,下切拓宽的演变阶段也将随之终止,下切性河流系统的演变方向将趋于平衡。

本题以山区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为材料,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等能力,难度较大。

(1)下切侵蚀是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快速下切,是构造抬升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海拔越高,水流的落差越大、流速就快,侵蚀越强烈。下切侵蚀会加深河道,形成V形峡谷。

(2)下切使得河谷易于失稳进而导致崩塌滑坡。其中,崩塌表示悬崖或坡面在重力作用下解体崩落,而滑坡则是岩石和其上的土壤沿某个或数个滑动面大规模滑移的现象。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形。随着大量崩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河床变得平缓,水流速度变慢,下切作用减弱,进入下切延缓阶段;分析材料“大洪水或长期侵蚀冲垮结构,河流进入下一轮侵蚀”可知:由于洪水或河流长期侵蚀,崩塌和滑坡物质被带向下游,河床结构被破坏,河床坡度增大,进入新一轮下切阶段。

(3)随着坡降的变缓和上游侵蚀来沙的增大,河段也逐断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U”形;在这些河流的河床中,常常发育一定的河床结构,它们是河床固体颗粒在水流作用下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具有较大稳定性的结构形态,一般表现为床面上粗颗粒泥沙的聚集体,具有抵抗冲刷的功能,延缓了河道的进一步下切,促进了河床结构的发育。河床面上粗颗粒泥沙的聚集体,也使得床面更为凹凸不平,下切性河流受到的水流侵蚀作用较为普遍与强烈,因此发育的河床结构一般十分明显,规模较大,增加河床稳定性的效果也很显著。即长期的下切作用,河床比降降低,河流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淤积;若外在条件不变,下切拓宽的演变阶段也将随之终止,下切性河流系统的演变方向将趋于平衡。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宋代临安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的适应关系。该城南北临山,东面沿江,西面临湖,河流穿城而过,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智慧。下图为宋代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1)宋代临安城的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分析这样布局的好处。

(2)古代都城的建设一般都采用方正规则左右对称的空间形态,而宋代临安城的布局则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简析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原因。

(3)临安城在充分适应城内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分析宫城选址的区位优势。

(1)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防卫屏障,减少了城市防御设施建设;河流穿城而过,供水和排水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交通便利等。

(2)临安城的发展适应周边环境,城市西侧受到西湖限制;东侧受到钱塘江限制;南部又有山地(凤凰山)分布;北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南部山地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3)南部山地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居住条件优越;地势高,通风条件好等。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城市的区位因素以及影响城市形态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城市区位。注意这是古代城市。宋代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古代的战争较多,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防卫屏障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河流穿城而过,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的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河流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从而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而且依山和靠河修建,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节省建设成本。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注意图中地形、河流、湖泊位置分布与城市形态的关系。读图分析可知,临安城的发展应该适应周边环境,城市的西侧为西湖,东侧为钱塘江;南部又分布有凤凰山,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而北部、东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所以城市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

(3)本题主要考查宫城选址的区位。“南宫北市”是指南部为宫城(居住区)、北部为商品交易市场。图示河流众多且由南向北流,说明地势南高北低;该地为亚热带气候而夏季湿热、冬季冷湿,水网密集。而南部较高的地势生态环境较好,居住较近优越,通风条件好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州园林景观由植物、建筑、假山、水源、文化等许多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园素)组成,园林建筑若无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精美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就会大打折扣。润墙、镂窗等各式各样的窗是苏州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也是运用得非常广泛的窗。它主要布置于园林中的隔墙或游廊等处的墙上。这种窗的形式活泼多样,既能单窗自成一景,又能多窗形成组景。下图为后乐园中一处窗景组合。

说明苏州园林隔墙或游廊等处多窗给游客的感受。

苏州园林规模小,墙上开窗,可拓宽视野,避免游客产生逼仄之感,同时还可增加采光量;南方夏季气候湿热,开窗可起到通风排湿的作用,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可使游客在视觉上产生极其深远甚至不可穷尽的感觉;通过开窗借景、分景隔景、框景,给游客营造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感受;窗的形式多样,图案设计、风格多变、雕镂精细,本身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丰富游客的旅游见识。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以及地域文化景观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苏州园林隔墙或游廊处多窗给游客的感受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其实用性,如通风透气、采光,给游客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苏州园林规模小,墙上开窗,可拓宽视野,避免游客产生逼仄之感,同时还可增加采光量,苏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南方夏季气候湿热,开窗可起到通风排湿的作用,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二是从审美感受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园林建筑若无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精美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就会大打折扣”可知,如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及其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客体,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可使游客在视觉上产生极其深远甚至不可穷尽的感觉;由材料“它主要布置于园林中的隔墙或游廊等处的墙上。这种窗的形式活泼多样,既能单窗自成一景,又能多窗形成组景。”可知,通过开窗借景、分景隔景、框景,给游客营造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感受;窗的形式多样,图案设计、风格多变、雕镂精细,本身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丰富游客的旅游见识。

20.

材料: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域(图甲)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从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乙)。

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梁滩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①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梁滩河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②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本题以重庆梁滩河流域养殖业发展为情境,考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梁滩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突出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由材料可知,重庆梁滩河流域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禽畜养殖建在河流附近,养殖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禽畜粪便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里,会对河水造成严重污染,使梁滩河水质恶化。

1.《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9.可编辑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eguanjia168.com/qszb/135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