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伙伴刚开始尝试提炼文章里的关键词时,感觉特别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完全找不到目标和方向。这就像我们第一次去潜水一样,刚刚进入一个新奇的世界,既感觉新鲜又手忙脚乱,很想把视线所及的东西都打捞回去,又发现有点力不从心。其实,提炼文章关键词和我们整理房间一样,要会梳理,还要会取舍。今天,就给大家分享3个帮助你梳理和取舍的思路,让你学会在大海中快速找到想要的宝贝,收获满筐。思路1:名词动词是重点小学上语文课,老师总会让我们做两个重要动作:归纳中心思想、介绍主要内容。而归纳中心思想和介绍主要内容,切入点都是名词和动词。所以,呈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大部分也是名词和动词。名词中的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在关键词中出现频率都很高。具体名词呈现的是微观、具体的事物,比如妈妈、教室、办公室。而抽象名词呈现的是宏观、抽象的范围,比如目标、方向、作用。而动词则是让名词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比如抓取、保持、书写。如果说名词是目标,那动词就是落实目标的具体行动。有目标的指引,行动才有意义。有行动的执行,目标才有价值。思路二:八何要素是基础所谓八何要素,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学习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法,再加上成本和意义(Why、What、Who、Where、When、How、HowMuch、HowFeel)。八何要素上是我们小学时练习作文写作文章的必备要素,成年以后都没有太大变化。所不同的是,成年人的文章里基本上隐去了对八何要素的介绍和呈现,需要我们在提炼关键词时,仔细地把ta寻找出来。而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关键词提炼的小伙伴,可以从先简单的说明文开始练习,逐步找到提炼的感觉。比如这句话。年,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用八何要素一提炼,就非常清晰。时间:年地点:广州人物:林则徐行动/事件:禁烟思路三:分类层级梳理是前提是的,分类层级也就是我们在介绍结构时提到的BOIS,而提炼关键词,结构梳理是前提。还是拿地址来举例。省-市-区-路-楼-门牌,由大到小,这是我国地址格式的呈现逻辑。由大到小,由宽泛到具体,同样也是我们提炼关键词时的梳理依据。比如这段话。《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的诗眼是“直”“圆”。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人称“诗佛”。苏轼评价其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字不多,但结构很乱,完全没有清晰的逻辑线。所以,我们需要先把文字的结构分层梳理清楚后,才能准确地提炼出关键词。第一层:朝代、作品、地位、外界评价朝代:作品:地位:外界评价:第二层:作品名称、作品诗眼、评价人、评价内容朝代:作品:名称诗眼地位:外界评价:评价人评价内容第三层:(作品效果)直、圆朝代:作品:名称诗眼——直圆地位:外界评价:评价人评价内容把结构层级梳理清楚了,再填充上内容,关键词提炼就大功告成了。朝代:唐朝作品:名称:《使至塞上》诗眼:直:大漠孤烟直圆:长河落日圆地位:诗佛:山水田园诗代表外界评价:评价人:苏轼评价内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结构梳理的所有动作,都是为提炼关键词服务”的原因。只有先用BOIS的结构思路,把文章里那些不重要的枝枝丫丫砍去,才能找到文章的脉络,从而准确地提炼出关键词。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提炼关键词,是不是需要重新回炉去学习一下小学语文啊?学习小学语文倒没这个必要,不过,必须提醒一下大家,提炼关键词,语文基础倒是真的很重要。到今天关于思维导图6要素的基本内容已经全部介绍完毕。明天会来谈谈思维导图在具体工作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我是周记导图,周记导图教学品牌创始人,帮助你有效提升思维,发掘潜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eguanjia168.com/jsyl/152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