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现场情况非常复杂,潜水作业难度很大 事故船倾覆后,船体内某些空间仍有空气形成“气穴”气穴里的空气可以供被困人员呼吸,轻易开舱可能导致水进入气穴,破坏船的稳定性,幸存者也可能有危险切割前需潜水员水下探摸尽量找到幸存者,然后用打捞船将沉船拎起来一点,让沉船距离水面有更多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在切割前必须反复仔细确认切割位置,否则可能会破坏气穴,反而给幸存者带来危险同时,要尽可能确定哪里可能有人,哪里没有人,必须要做出准确判断,否则有可能会做“无用功”,即切开之后找不到被困者之前,救援人员反复在船底上敲打、喊话,就是为了确定这一点相关技术人员也必须要自由潜水查阅客船的建造图纸,精确切割面积和切割位置除此之外,盲目切割有可能会碰到储油舱等部位,造成船体发生爆炸等危害 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高级工程师吴向君利用休整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海工大一共派出40多人,其中16人为潜艇专业的潜水员,现在在海军工程大学教学他们离事发地较近,所以成为最先赶到事发地的潜水救援力量 官东救人的行为被媒体广为报道,他在找到被困人员后,将自己的潜水装备给了对方随后,同伴救起官东的时候,他的耳朵鼻子全是机油,眼睛充满血丝,鼻子也在流血 目前船处于倒扣状态,之所以船底还能浮在水面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船内特别是船的底层还存在空气,也就是形成空气舱如果盲目在船底开洞,舱内气体泄漏后可能中国潜水俱乐部官网造成倒扣的船只浮态失衡或者快速下沉,那么整个救援就会失去意义必须在破舱之前对船体进行固定,运输相关切割设备也需要一定时间船底部的甲板相对坚硬,无论是气割、切割还是打孔,都需要性能较好的设备同时,大型水上浮吊起重船让船只正浮,浮吊重量需要达到250吨以上这种浮吊起重船航行至事故发生地需要时间,最快也需要24至48小时 今天,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的搜救工作已经进入第四天,记者梳理各方投入的救援人员发现,目前现场营救人员已经超过4000人,来自各个方面的救援力量仍在向事发现场不断集结 晚上9点左右,在标记好切割位置和切割大小之后,客船船底上有切割的火花不断产生由于切割所需要时间暂时不能确定,考虑到幸存者的安近视如何潜水全和船只本身的情况,需要边进行切割工作边观察调整,无法对切割时间做一个具体的限定 为何不更早进行切割 仨救援方案合并为一 救援·数据 潜水最怕绞缠 131艘救援船只 5架直升机 根据作业习惯和特点,不同潜水分队可能携带不同的装备采用不同的姿态和救援方式其他装备还包括水下电视、高频成像声呐和水下照明设备等不论带什么装备,主要的搜寻方式都是靠潜水员一点一点进行水下探摸 解读二 记者了解到,船体切割口打开后,潜水员可以直接从切割口进入船内确认其中是否有幸存者,之后会再次将口子封上 此外,为了防止绞缠,下水的潜水员还要携带潜水刀 从下午开始,打捞船等相关救援力量逐步到位,央视公布的画面显示有人员在露出水面的船底进行焊接中国潜水运动协会作业,这是在焊接加固点,为对钢缆进行固定或者打捞做准备在确定切割位置并固定好船只之后,救援人员开始进行切割工作 昨天晚上,在各方救援力量陆续在“东方之星”号倾覆的水域集结、大型打捞船将沉船固定之时,人们也在猜想除了潜水员不间断地下水搜寻,现场还将采取何种打捞方案从昨天下午开始,新华社和央视等媒体报道未来可能采用船体切割和扶正船体两种打捞方案,不过随着昨天晚上长江江面闪现的火光,最终的打捞方案确定为先切割出小缺口为潜水员开辟搜救通道 长江客轮倾覆事件逾4000人参与救援 记下船体结构图潜水员“摸黑”寻人 水下作业如何进行 在潜水过程中,根据救援情况,潜水员一般在水下待上1到2个潜水艇小时就需要浮出水面 为什么潜水员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流鼻血是典型的潜水减压症征兆,是潜水员在水下高压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回到水面正常气压过程中,因上升减压幅度过大、速度过快,溶解在肌体的气体来不及随呼吸排出体外,在人体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流鼻血和手脚发软,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休克甚至猝死 潜水救援有何危险 不过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新的打捞方案也最终确定:船体切割破舱由最初的三个切割点变成一个、潜水员通过切割口入船搜寻、未来再进行船体扶正此前救援人员原本计划将沉船两端均吊起固定住,但在晚上具体实施时改为只吊起一端,原因是沉船具体情况的评估结果显示,只固定一端即可保潜水设备证船只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节省救援时间 3艘大型打捞船 来自海军的潜水兵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调集的潜水员、民间的潜水高手作为专业水下救生力量在沉船水下搜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参与水面搜寻的其他人员有200多人,同时交通运输部还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了6名搜救专家赶到现场参与搜救工作 在昨天船体切割的过程中,现场的打捞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昨天,包括起吊能力为500吨的“湘岳工001”和“桥船1号”在内的打捞船已经赶到现场开展作业,还有2艘搜救打捞船仍在赶往事发现场途中 在不分昼夜的搜救过程中,他们救出了两名幸存者“基本是24小时作战,潜水员轮番下水,装备不间断使用”他介绍称北京潜水俱乐部,目前,除了个别潜水员长时间浸水和吹风而感冒以外,潜水员身体状况良好 6月2日下午,来自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海军工程大学等多支部队的救援力量约230多人赶赴“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现场这些救援力量主要由水下防险救生分队和医疗分队组成,其中潜水兵力150余人,携带潜水装具、水下电视、彩色图像声呐、高频声成像声呐以及水下搜索、切割装具等专业救援装备和物资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东方之星”客轮倾覆已超过40个小时,救援还在继续现场的200多位潜水员轮番下水,搜寻可能存在的幸存者”负责现场水下救援指挥的中国海军工程大学专家李其修说,水下救援困难重重 “最主要的救援呼吸管方式还是靠潜水员的水下探摸”东海舰队政治部干事林健告诉记者在这次“东方之星”失事客船救援中,潜水员成为搜救的中坚力量,人们将希望寄托于他们的一次次不间断下水作业 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高级工程师吴向君说,潜水救援比他们平时训练的难度和危险性都更大一些救援时,潜水员对长江沿海地区并不熟悉,水下结构如何也不清楚并且,潜水员几乎没有时间做好充分准备与大海不同,长江水下泥沙较多,“水下能见度几乎是零” 海军工程大学的吴向君表示,在此前的任务中,他们根据生命探测仪器、敲击方式没有搜寻到生命迹象,整体巡视和喊话也都没有回音 南海舰队救援组首批下水的潜水员周永生表示潜水常识,下水后什么都看不见,他们负责的区域属于船尾部,靠江中方向,是水流最大的地方,人员下水后难以控制自己的姿态,而且在水流的作用下,他们的供气管路随时有可能被破碎的船窗玻璃划破,这样的作业环境风险很高此前被广为报道的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救人时也是在让出自己的潜水装备后被激流卷入更深的地方 救援·解读 这一事故是倒扣船难,进入困难,此外,船内结构发生了改变,搜寻和救援难度很大由于水下情况复杂以及水下营救工作步骤本身的复杂性,下水搜救的潜水员自身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东海舰队政治部干事林健告诉记者,每支潜水分队都拿到了船的结构图,这是潜水员首先要做的工作,但是,这也仅能参考,倒扣的船体结构已经发自由潜水生改变另外,几乎为零的能见度也给潜水员的工作加大了难度,要把船的结构记住 据记者了解,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抽调相关力量组成了四支潜水分队,有超过140名潜水队员奔赴前方在短暂休整、等待方案确定后,他们昨晚再度下水作业 “在水下,人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专业人士说,一般轻潜也就是5米左右的深度以水下10米为例,每平方米的压力就是10吨 昨天凌晨,潜水员在现场实施不间断下水搜救供图/新华 解读一 四支潜水力量划分三个区域,实行分点同时下水作业的策略除了穿上专业抗压潜水服外,潜水员还要背负管供式潜水装备,有缆线与水面上人员连接,可以输送氧气,还可以打电话 水下能见度低 昨天晚上,救援潜水装备人员开始在倾覆的“东方之星”船底进行切割供图/新华 潜水员为何流鼻血 船底切割搜救小缺口 空军于2日上午紧急派出5架直升机,分别从北京、武汉两地起飞,赴“东方之星”客船翻沉地域侦察灾情、投入救援从2日上午9时11分起,空降兵某直升机团3架直升机和空军航空兵某师一架伊尔-76飞机听令起飞,赴湖北监利有关地域执行灾情侦察任务另有3架直升机在武汉待命出动此外,还有多架飞机参与运输物资和人员本版文/综合新华社、央视消息 解读三 吴向君则表示,潜水分队的专业潜水员都参与过多次救援打捞任务,也参与过1998年的抗洪任务,“这次准备时间短,作战时间较长” 2日晚,长江航务管理局就已调动11艘航悠蓝国际潜水俱乐部标船、46艘冲锋舟、14艘海巡艇、2艘港航艇、17艘社会船舶艇、15艘渔船及7艘公安船,共计112艘搜救船舶昨天,新增4艘海巡船、15艘航标船,搜救船只数量达到131只 200多名潜水员轮番下水搜救在水速快、杂物多、能见度低的危险情况下—— 而切割地点之所以从三个变成一个,是由于晚上实施切割时,考虑到被困幸存者的安全性及船只的综合情况等,确定只在船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55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口子 对此救助打捞专家表示,潜水员下水搜救为最稳妥和有效的搜救方式无论是切割船体还是扶平沉船,前期都需要调集起重船等相关重型设备,并做大量准备工作,明确实施的过程和具体的方式方法,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同时,切割船体或扶平船只和直接下水搜救近视如何潜水相比,是间接开辟搜救道路,并不如潜水员下水搜救更加直接除此之外,切割船体或扶平船只都有可能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带来危险因此,当船只发生翻转下沉事故时,首选方案是潜水员下水搜救,尽量多地找到幸存者 水速快风险高 此外,不同于平时训练,执行沉船搜救打捞任务时,游船的结构比较复杂,通道比较狭窄,又有很多漂浮和堆积的杂物“我们最怕的是绞缠”吴向君说,因为背负的气瓶有时间的限制 据东海舰队的林健介绍,潜水作业是大强度的运动,水下的艰难会耗尽人的体力,一般潜水员工作一两个小时就要换人进行接力作业每次救援环境都不一样,船舶的构造、水流情况也不一样,再加上气象的影响,跟训练有很大差别,需要潜水潜水员自行摸索 本报记者高语阳岳菲菲刘珜统筹整理 200余名潜水员 昨天晚上,记者在沉船施救现场看到,救援人员正在对“东方之星”进行切割作业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信息,救援人员将在船体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55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的口子,以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 原标题:船体切割方案是如何最终确定的 昨天晚上,在各方救援力量陆续在“东方之星”号倾覆的水域集结、大型打捞船将沉船固定之时,人们也在猜想除了潜水员不间断地下水搜寻,现场还将采取何种打捞方案 据新华社报道,针对此次“东方之星”号倾覆的救援,除了潜水员继续水下搜救,昨天上午初定了两种打捞方案,分别为船体切割破舱和船体扶正昨日中国潜水俱乐部下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救援部门正在和全国各地调集的救助打捞专家讨论打捞方案,商定暂时继续采用潜水员下水搜救的方式进行搜救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山西白癜风医院电话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eguanjia168.com/wlqs/7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