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思考农业的出路,花海观光,农业旅游等等这些问题的? 是绝望的时候,各种绝望。 为什么不盈利?为什么不能持续盈利?为什么有的项目怎么做都做不好,为什么有的项目盈利的地方无意之中就出现了,为什么有的经验再次使用时不管用,明知道有问题就是发现不了。 所有的成功,都是事后牵强附会的描述。 在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抓取到有效信息,抓取信息的能力是人最根本的能力之一。 所有的失败原因,看似却都一样。除了对现象的观察和绝望,还有对自己的绝望。 这样策划思路设计对不对?有没有跟甲方花更多的冤枉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除了要创新,还要剔除以前的不知从哪里来的思维,非常不容易,最后能探索出一点点的思路。 因此决定把这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2重要方法 今天谈一个思考花海旅游现象的重要方法。 为什么我要反复提到花海的火爆现象,而且用了一个雄鸡一叫天下白来比喻。 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力量的来源,核心观点是真正的力量的来源是知识。 这里面对比了中国的科幻小说和外国的科幻小说. 讲一个潜水的故事,外国的科幻小说,一个人怎么制造潜水艇,自由航行在海底,而在中国的科幻小说里,真正的力量来源于自身之外的东西,比如神仙,世外高人,同样潜到水底。中国就是赋予了神的力量。 实际上对力量来源的认识决定了你能否抵达想要的世界,力量的来源比力量本身要重要。 中国的科幻小说,孙悟空潜到海底已经有八回的小说章节都写完了的时候,但是国外的可能还停留在怎么在制造潜水艇,还没下到水里。 因此想引出的话题就是一定要科学地,严谨地分析花海这样一个在中国现象级的经典案例,否则只是盲人摸象而已,或者纯属是一厢情愿的巫术。 3荒唐 雄鸡一叫天下白,我在往期的文章里讲过这个观点,很多人看到花海非常的火,趋之若鹜。 全国的花海不计其数,大家觉得这个项目很好,我之前做过分析,可以参考之前文章分析。 这样以来很多投资方也不明就里地被忽悠上道了,被规划公司,策划公司给蒙骗了,他们自己都没能搞明白,他们的失败血泪就要从你们身上找弥补。 如果没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的发达,现代新传媒的便捷传播,还有背后土地价值的提升,花海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当很多人做花海的时候还花大量的资金用来种花,就事论事,觉得不投这么多钱不踏实,把资金用错了地方。 花有淡旺季,一般能撑半年就很好了,而且农业地的限制就是建设用地,在淡季的时候没有富足的项目做运营支撑。 初始的时候错误的投资导致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项目就这样死了。 这个现象是非常非常荒唐的,雄鸡一叫天下白,天亮了,跟鸡叫没有关系。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在花的本身呢,园子经营不行的时候仍然还在思考,是不是我花种的不好。 做的再好也只是一个有时间周期,周期特别有限的花圃,要想把花做到震撼人心,不能缺少画龙点睛的艺术小品,把一个花圃上升为一个艺术庄园才是打造经典花海的根本。 让我持续思考这件事情的原因是这种事儿在中国,往往持续发生,而不仅仅只是花海项目这一个行业。 有时候啊,我在想,明摆着的事情…我也很笨,花了好多年才似乎用一种科学思考的方法,在走不通的时候才来反思这件事情。 个人认为,我的判断基本上是准确的。 这种事情在好多行业里面发生,而不仅仅只在花海里面,花海里面发生了这件事情,只是冰山一角,多么荒唐的现实世界。 通过做花海这个系统的事情让我集中体验到了现实世界里面一些普遍存在…勉强来讲叫阅历吧,扩展了我的世界观,非常系统。 4以大致胜 或者说量大为美。 一棵油菜花,其实不好看,味道也有点难闻,但是当它成片的时候,非常的震撼;一滴海水,很咸,但它汇聚成大海,波澜壮阔。 我们在种花的时候,大家往往做反了,总是想把花做得五颜六色,山花烂漫,但是花无百日红。 项目要结合营销,就要考虑两点,首先是成本,再一个呢,就是效果,效果的核心呢,就是“海”。 大家很笨,口口声声念着花海,去看花海,去看花海,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脱口而出去看花海,而不是去看花朵呢? 这决定我们花海设计的根本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量,才能够震撼人心,由量变引起质变,而不是局部的,反复的做精致。 我们看的是,田园的风光,精细的花朵只好拿回家做插花,独自观赏。 所以,到花海来是来散心的,就是体验这种舒适的,大度的,田园休闲的,浪漫的感觉。 花大量的资金,去打造很精致的花园,偏了。精致的部分可以做点缀的,花非常娇嫩,花期有限。 经验来讲,不太适合做综合项目。 回归田园之美吧,田园之美是我们审美体验的根源。 我们的美感,就是被略显粗糙,朴素,量大的景观培养出来的,所以,看这些东西,才是最美的。 5雄奇于淡远 花海是朴素的,“海”的样子。 雄才之人,时时谦卑,无才之人,处处炫耀。后面这一句说的就是我,也可能是大家年轻时候都有的模样,请大家包涵吧… 前几年谈项目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无知者无畏。觉得自己做过一些大的项目,胸有成竹。 这几年,再也不敢谈了,谈得自己非常惭愧,像傻瓜一样。 一个项目,有很多的因素,才能够比较好的呈现出来。更何谈一个项目能够持久地大量盈利。 以前把自己当个专家,其实,什么都不懂。今天呢,好像懂了一点,反而专业之外的什么也不愿意多说了。 有点儿累,有点迷茫,但是呢,又好似又有一些光亮。 6常见和断见 这是我在17年最大的一个观念上的收获,简单来讲呢,就是佛教里面的,不要执着。 用在花海里面,故事是这样讲的。 很多人开始做花海的时候,兴致勃勃,信心满满,而后来做的灰头土脸,受了伤害。 然后呢?就再也不相信农业,不相信一些做相关策划,卖种苗,规划公司,和政府的忽悠了,然后就对外骗人说自己的园子做得很好,用不科学的思考或者完全归因谬误,归纳总结一些潜规则来,还自诩资历很深,接着忽悠别人,或者干脆就非常低效率的经营园子,做短平快的项目,忽悠吃瓜群众来消费。同时套取国家的政策资金,终于这一项目从里到外无药可救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行业里面,要么是哀鸿遍野,要么是假装救死扶伤的人,这是第一方面。 但是为什么有些项目最终经过艰难的摸索,取得了实质的成功,就凭这一点成功都成为了中国农业旅游方面影响巨大的案例。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轻松取得的,一旦取得了成功,就在区域性乃至全国名气非常大,影响力也巨大。 如果项目资金还算充足,地理位置也还可以,要功成名就,其实花不了太长的时间,3到5年,顶多不超过十年,就能制造出一个行业里面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事件。 7平台 在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重声我所有观点的核心观点:关于花海旅游的平台理论。 今天换一个角度,从往期的系列文章可以看出来打造花海旅游综合项目,就是打造一个王国,王国是一个体系,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体系,体系的特点就是复杂,容易崩溃。 一个相对经营非常成功的花海,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系统在支撑,如果没有这个强大的系统或者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出现严重影响全局的问题,系统复杂之后,薄弱的环节就非常多。 比如遇到了天气的原因,政策的原因,营销策略没有跟得上市场,门槛低,吃完第一个螃蟹之后周边模仿者众多等等,都可能造成项目的落败。 8冷启动 园区,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冬天的项目不饱满,在淡季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当花开的时候,园子的整个营销体系,人员,相当于再次启动,每年反复,这样的启动,除了前面讲得,留不住人才,一闲就出问题,反复的冷启动,会浪费园区大量的能量。 最早我们做园区的时候,只有看花,后来衍生出灯光节,配套的啤酒节,各种节庆活动,在花开之前花开之后花开当中,这样,都是为了减少园区冷启动。 使园区盈利的发动机,始终保持在不论是高转速,还是低转速的运行当中,这一点,在策划园子的时候,非常重要,一定要考虑到淡季的活动,不能够冷了场。 我不是要讲花海本身!!!本来这句话应该重复三遍以上。花海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案来解决我们面临的老大难的农业问题。 花海类比于
|